close

關於電影《二十二》,這是一部有人味兒的紀錄片



電影《二十二》

如果說《戰狼2》是今夏電影市場的一把火,那麼《二十二》就是一塊冰。

這部 中國首部‘慰安婦’生活現狀紀錄電影 ,或許註定無法再現《戰狼2》的票房奇跡,但依舊引起瞭眾多的關註。筆者去看當天,工作日晚場座無虛席,影片陷入沉默時能聽到一陣陣抽泣和嘆氣聲。影片結束時,直到三萬多個眾籌致謝名單播放完,還有半數以上的觀眾不舍離席。

22 ,是影片攝制完成時,國內僅存 慰安婦 幸存者的數目。在影片開拍時,這個數字是 32 ;到影片上映,這個數字已經變成瞭 8 。這是一部觸碰瞭民族敏感神經的影片,更是一部具有搶救性質的資料記錄。

更令這部影片備受關註的是:它和其他關於 慰安婦 的資料影片,不一樣。

??

慰安婦們很慘。日本侵略者很殘忍。日本至今不道歉。很可恨。

然後呢?然後,也就這樣瞭。

在過去的紀錄片中,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這些老人,在攝像機前端端正正地講述著悲慘的經歷,前後穿插著當年黑白的影像資料、歷史照片和雄渾義憤的男中音旁白。在這個流水線一般的 痛斥日本侵略者罪行 的影像流程裡,老人們更像是一件博物館裡的展品,作為歷史遺跡的一部分存在。而她們的個體生命、她們身為一個人的價值和意義,卻少有人問津。

導演在影片中展現瞭情感上的最大克制:全程幾乎沒有用來烘托氣氛的背景音樂,沒有慷慨激昂的旁白解說,沒有復雜炫技的運動鏡頭。影片用大量的固定鏡頭和大段的空鏡頭,傳遞出一種凝滯、旁觀的藝術觀感。而這部電影本身,又何嘗不是為不斷逝去的老人們,記錄一點點凝固下來的時光片段呢?在這個層面上,《二十二》的影像語言並不豐富而高級,但卻與主題相得益彰。

而那些出鏡的老人們,也絕少長篇大段地回憶 痛苦經歷 。她們在鏡頭下的絕大多數時間,是在自己的住處,做飯、洗衣、看電視、睡覺,以及最多的,發呆。事實上,被反復講述的屈辱史已經不需再重復一遍,但她們的生活常態,卻是第一次呈現在觀眾眼前。

即便不需要 津津有味 地復述日軍的暴行,僅僅是看到這些老人們皺紋遍佈的特寫,看她們艱難地挪動手腳、對著窗外的暴雨發呆,目光慈祥地喂著野貓、癟著嘴唱舊時的兒歌突然就笑瞭起來,看著這些,就足以感到震撼心靈的力量。

被騙到中國的朝鮮老人毛銀梅,原名樸車順。 毛銀梅 的名字是她自己給自己取的,她說他要跟毛主席一個姓。

海南的王玉開老人,後來有日本志願者帶瞭一張日本侵華士兵老瞭的照片。王玉開沒有憤怒,而是笑瞭:原來日本人老瞭連小胡子都沒有瞭。

97歲的韋紹蘭老人說:這世界真好,吃野東西都要留著這條命來看。這句話在影片最後打在熒幕上。

這些並不是影片的 彩蛋 或者金句式的 漂亮話 ,而正是二十二這部影片更深層次的精神價值所在:這絕不是一場單純的、再一次揭開傷疤的 苦難秀 。在 國傢 民族 的宏大話語下,我們隻有一種 國恨傢仇 的表達方式;但進入每一個個體,就會有更加復雜的情感和更多樣的可能性:忘卻、寬宥、慈悲。這些感情是如此真實,而且絕不比 憤怒 更劣等,這些感情和選擇一樣值得尊重。

?

或者,導演郭柯的表述更為精當。他說:把這些老人當作親人去看待,你的拍攝就有瞭分寸,問題就有瞭底線。

這種 尊重 或者 底線 的備受關註,並非偶然。

我們說,《二十二》和《戰狼2》互為冰火,並不是噱頭,這兩部影片走紅的背後,貫穿著同樣的邏輯:國傢實力的強盛,讓我們以某方式看待問題成為瞭可能。

在國力不強盛的過去,我們無暇去顧及一個個生命的個體尊嚴,隻有把所有人擰成一股繩才能與世界角力。而今天,我們已經有瞭足夠的底氣,不需要指天指地證明自己強,也不需要哭天搶地尋求他人的同情。我們從漫無邊際的宏大敘事中脫離出來,更多地把目光聚焦在一個個骨血同胞的個體之上,無論是戰神下凡一般打不死的孤膽英雄,還是在浩劫之後選擇平靜度過餘生的老人。

在這裡,英雄不必是無可挑剔的道德模范,老人們也不必祥林嫂一樣一遍又一遍把屈辱過往掛在嘴上。

因為, 人 本身的分量,已經足夠讓道義自在人心。


D96425A7951E929D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o426cc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